此信息来源:德基金官网(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立即删除)
“我们仍然在路上,又一年。
在山间,在乡里,
和拙朴动人的笑脸相遇又分离。
……
2020你希望———
德基金去哪里开展乡村艺术支教活动呢?”
12月4日,看到这篇“跨年村小征集令”,德基金53期“德先生”黄新兰眼角湿润了,时空交错的两个画面同时浮现在她眼前:
5年前,梅州市平远县差干学校,她充满好奇地看到,一群穿着红衣服的哥哥姐姐,给学校小学部的孩子们带来了艺术课程。怀着羡慕,带着渴求,她和同学们一起给支教老师写了一封信,希望大哥哥大姐姐也能给他们上艺术课。就这样,在“蹭”来的艺术课里,她心里有道微弱的光芒被点亮。
5年后的2018年5月,梅州五华县油塘小学,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注视着穿着红衣服的她,带着紧张的心情,她走上神圣的三尺讲台,给孩子们带去了美术手工课。
点亮黄新兰,并让她5年之后又回到村小支教的德基金,2011年7月由茂德公集团创立(同年10月正式开展乡村艺术支教活动)。该基金关注乡村儿童教育、致力于乡村艺术支教,通过号召关心乡村教育的爱心人士参与到支教,开展有利于改善乡村小学校园建设的项目,促进乡村儿童艺术事业发展。
每年,德基金举行8期乡村艺术支教活动,每期一周时间,支教对象为全国各地的乡村小学的孩子们,给他们带去艺体教育课程,以及其他有益于帮助开阔孩子们的视野,教给他们生活、健康常识等素质教育课。
参与支教的志愿者老师,有个共同的名字———德先生。8年来,德基金走过了18个省份,参与支教的德先生累计达563人,支教了70所乡村小学,为14642名乡村小学的孩子带去了36855节艺术课程,课程包括音乐、美术、舞蹈、武术、体育、手工、语言艺术、礼仪、生理健康课等。
乡村孩子艺术教育的匮乏,黄新兰可谓感同身受。“我上小学时,学校除了文化课,只有体育课,基本没有艺术类课程,我们甚至不知道艺术是啥。所以,当一群能歌善舞、能文能武的大哥哥大姐姐来到小学部支教时,我们无比羡慕。”
黄新兰告诉记者,她所在的学校距离县城56公里,上初中时,她甚至连县城都没有去过,视野很狭窄。“我现在都记得,德先生给我们讲了武术、美术、礼仪课,这些课程的内容我以前完全没有听说过,仿佛为我打开了另一个多彩的世界。”当时,她暗暗下决心,将来也要成为像德先生一样优秀的人。
也是从那时开始,黄新兰默默关注着德基金。此后,她用了5年的时间努力学习,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,并成了一名幼师。2018年,当得知德基金要再次到家乡支教的信息,她兑现了自己内心的承诺,第一时间报了名。收到被录取的信息,她万分激动并告诉自己,5年前的小女孩终于长大了。
走进油塘小学的一刹那,黄新兰感到十分亲切:孩子们充满渴望的眼睛,像极了5年前的自己。在一周的支教过程中,她了解到,学校的留守儿童仍然很多,由于教学资源有限,学校没有开设艺术类课程,仅有的体育课也是孩子们自己玩儿。“5年过去了,乡村小学缺乏艺术课的情况并没有改善。这也更坚定了德先生们艺术支教的信心,通过带领孩子们认知艺术,激发他们认识和了解更广阔、更美好世界的兴趣,让他们带着对未来的憧憬,通过努力,一步步过上美好生活。”
在黄新兰的心中,德先生仿佛一个火种,点亮了自己内心追求美、追求进步的光芒。薪火相传,如今,她也成了火种,希望点亮更多人。“感恩缘分,让我与德基金结缘,赴约初心,放下工作,帮助他人,成长自己,愿未来小树苗与德基金在乡村艺术支教之路上同行。发现美,传播美德。”黄新兰希望,有更多人关注乡村艺术教育,加入到艺术支教的队伍中来,共同点亮乡村孩子心中的光芒。
“我曾被点亮……”
标签:
您当前的位置:
热门推荐
联系电话:020-34694282
联系邮箱:dofoundation@126.com
联系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化龙镇明经村茂德公艺术馆
联系信息
版权所有:广东省茂德公儿童艺术发展基金会 粤ICP备19056378号-1 友情链接:茂德公集团 茂德公文化传播 德基金微博 德基金艺术支教